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研習後記]2018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營-桃園場(夢N)

再從開始踏入教育這條路之後,陸陸續續知道幾個很有名的研習活動,
比如說Sci-flipper 和夢N,



還記得實習期間有幸的參加第17屆的Sci-flipper,
當時後參加完真的是覺得收穫滿滿,教育現場有好多熱血的教師,
想為台灣的學生,台灣的教育有所改變,
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考試,更應該是獲得一些可以帶的走的能力。

很幸運的,我在實習結束後立即就考上了教師,開始了我的教育之路,
在我的這個世代,承襲著前人的教學思維,但是面對的是現在的環境,
所以腦中有的一些想法慢慢跟死梆梆的舊教學分離,
想要給學生更多的不一樣,
不要只是照本宣科,
看到網路上很多厲害的前輩在分享某個教學時,就會很想套入自己的教學之中,
但不知道是不是不了解前輩們如此設計的用意,還是他其實有他一套的方法,
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被模仿,
所以在我的應用之下,看起來只能說是四不像,非常失敗。
而我的第一年教學生涯,就這樣被現實中趕課及考試的進度中度過了。

第二年一開始,我下定決心要跟第一年有所差別,
要慢慢的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教學,希望對學生是有所幫助的。

幸運的是看到今年夢N 桃園場就辦在自己學校,想當然爾一定要參加,
沒想到這個搶研習資格可比演唱會之誇張,
報名當天系統完全死當,好在重新開放,讓我可以加入這個大家庭。

第一天
開幕式終於親見王政忠老師本人,滿腔教育熱血真的可以從他身上感覺到,
他說的話也很振奮人心,
 
讓我回想到當初為什麼想要當老師的初衷
"我希望可以改變學生一點點也好,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的潛力。"
差點就要遺忘了。
讓我開始對研習感到期待。

研習活動正式開始
早上第一場是破冰活動,將老師們分組,並且組員扮演不同的腳色,
有臥底,   傳令師,組裝師,每個都可以呼應到教學上的任務,
臥底就好比是教師,將所學到的知識用各種方法傳給傳令師,而傳令師就相當於小組長或是學生,小組長再將獲得的資訊傳給組裝師-其他學生。
這個過程就像是平常上課時,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將我們所學的知識教給學生,用我們認為很簡單的語句在解釋,但其實學生們不一定是在跟你同一個頻道,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才可以確定彼此是否真的能夠傳令正確。

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我反思自己是否有真的知道學生是否了解,以後或許可以試著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語講一次給大家聽,以確認資訊正確,或是理解他們的理解。

另外隨著108課綱即將上路,出現很多跟探究有關的課程,
一開始我覺得探究很難,
不過在這兩天的研習之下,我得到的感想是,
不要急著把所有的能力都教給他們,而是在你有條理的教學之下,
一步一步的融入進去,在不知不覺中,孩子也會慢慢習得這項能力,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項事情還是必須一直不斷的不斷的在做,
尤其每一個學年的開頭,也就是寒暑假時,就要先想到我想要讓孩子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然後從教學中慢慢去達成

比如說,我今年想要提升孩子們對於題目的敏感力,所以我會要求他們課前先預習的課本內容,並且要學著畫重點,寫題目時也一樣必須尋找關鍵字。
不過這裡我有一個可能需要再調整的部分,也就是當他們畫完之後,我有沒有去看過為什麼他要這麼畫,海事只是敷衍了事,感覺還要再加強。

而在第二天的共備課程中,收穫很多,
原來顯微鏡的教學是可以這麼代的,
可以從放大鏡導入,再到解剖顯微鏡,及最後如果想要看得更精細可以代到複式顯微鏡
這是我從來沒思考的流程,剛好還有兩個班還沒上,很想體驗看看,
不過還是要完整思考,太快,就怕達不到這個效果。

另外老師們還會融入科學寫作,這個也是我一直想嘗試的,只是還摸不到方向,
不過今天看到怡君老師的分享,可以一開始用填空的方式帶入,慢慢完成,
或是這個實驗先完成到這個步驟,下一個實驗再慢慢往下,等到學期末的最後一個實驗,相信他們也可以慢慢完成一篇科學寫作。

圖表的紀錄與判讀也是很重要的,我能不能在課堂中融入,這也很值得我思考。

而教學策略的部分,我這次聽到兩個,
一個是閱讀策略,一個是POEC,
後面這個,是我目前有想要嘗試的部分,
運用的單元是參考阿簡老師在滲透的教學,
還沒實施,但我會試試看。

網路資源的部分,則有LIS 科學頻道和均一教育平台,
後者這個我自己有用過,但還沒實際應用在教學上,
未來應該可以試試看。

總之,兩天的研習下來,雖然很累,
但是是收穫滿滿的,很值得。
加油啊,教育的過程我們並不孤單,大家一起奮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