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科普一傳十】吃米更要知米

第一次參與科普一傳十的直播活動,增長了一些對於米的小知識

除了講師的解釋很清楚之外,額外的小知識也幫助我很多!





🔔延伸小知識:

1. 吃米食不迷食 (科學月刊)

2.磯永吉小屋


😀自己課後統整:

在來米(秈米),台灣本地的稻米,屬於長條型的外觀,口感較不黏膩

蓬萊米(梗米),引自日本的稻米,屬於光敏感型的水稻,需要在短日照情況下才會抽穗,口感較黏。

秈米的某個基因受損,造成黏性增加,稱為長糯,在食物應用中如: 粽子、米糕等

梗米的某個基因手損,造成黏性增加,稱為圓糯,在食物應用中如: 年糕、麻糬等

紅米與紫米都是屬於糯米,且其顏色來自於花青素的累積,把外層剝開,一樣可以看到精白的白米型態。

臺南16號(鹿鳴米)-臺中65號的光鈍感基因與越光米作雜交育種,透過分子輔助篩選所得到的品種。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內共生理論的證據

粒線體和葉綠體起源於古代細菌內共生的證據如下:

1.它們被兩層或更多的膜所包被,其中最裏面一層的成分與細胞中其它膜的都不同,而更接近於原核生物的細胞膜。另外有更多層的多次內共生生物的存在被發現。

2.新的粒線體和葉綠體只能通過類似二分分裂的過程自己形成。在一些藻類以及眼蟲(Euglena)中,可以用藥物或長時間缺乏光照來破壞葉綠體而同時不影響細胞。這種情況下,細胞喪失的葉綠體將不能夠自行再生。

3.胞器的核糖體和細菌相似,細菌的核糖體是70S,粒線體的核糖體是55S。

4.葉綠體的很多內部結構和生物化學特徵,如類囊體的存在和某些葉綠素和藍細菌使用的蛋白質很接近

5.可以抑制真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也可以抑制粒線體和葉綠體蛋白質的合成,但不能抑制真核生物細胞質的蛋白質合成。

6.對細菌、葉綠體和真核生物基因組構件的系統發生樹同樣支持了葉綠體與藍細菌更接近。

7.葉綠體存在於很多完全不同的原生生物中,這些生物普遍和不包含葉綠體的原生生物更接近。這表明了,如果葉綠體起源於細胞的一個部分,很難解釋他們多次分開起源而互相又非常接近的假設。

8.一些核中編碼的蛋白被轉運到胞器中,而粒線體和葉綠體的基因組相對於其它生物來說都小得多。這和內共生物形成後越來越依賴真核生物宿主相一致。

9.DNA序列分析和系統發生學表明了核DNA包含了一些可能來源於外部的基因片段,極可能是葉綠體的基因。

10.粒線體和葉綠體都含有DNA,這些DNA與細胞核中的很不同,卻類似細菌的DNA(共價、閉合、環狀的形狀及其大小)。

11.粒線體具有和真核宿主細胞不同的遺傳密碼,這些密碼與細菌和古菌中的使用的編碼很類似。

12.胞器的大小與細菌相當。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教案】2-3 植物如何獲得養分




後記:

這次光合作用的內容,根據108課綱的規定,不涉及光反應及碳反應的機制,因此在這個單元的上法上,我有些班級就不提到這兩個反應,如果像是數理組或是程度較好的班級,才會再更加多作說明。

因為同學在之前就已經有光合作用的初步概念,所以我把這單元的上課順序作一下更改,先講完光合作用,再介紹葉子的特徵,並且最後光合作用與葉子的特徵作觀念整合。

至於光合作用的實驗,只有一個班級有進行操作,雖然我事前已經先將繁星花葉片貼標籤作記號,但可能風大的關係,或是沒有貼緊,以至於班上同學作出來的實驗結果,遮光的部分不明顯,但至少同學可以有完整的實驗操作。

但是在此次實驗中特地加入維管束的觀察,可能植物狀態(芹菜、玉米筍、筊白筍)或是紅墨水的分子大小,導致吸收情況不佳,根據去年的經驗來看,或許食用紅色色素比較容易被植物吸收,而且植物換成白花椰菜效果會更加顯著。

【教案】2-2 酵素




後記:
酵素這個單元是第一次段考範圍的最終單元,有些班級有點來不及,所以實驗的部分沒有講道,甚至有些班級只能把觀念講完就上戰場,有點不太OK。需要再適時調整上課節奏,對於依些同學的發問,可以適時暫緩請他們下課再過來詢問,比較不耽誤上課內容。

【教案】2-1食物中的養分




這是在暑假左右時所設計的教案,後來發現,我上課的進度根本無法讓我有這樣子作實驗的空間,畢竟各班的再地幾節課也影響很大,後來都是直接整理重點,或是課本內容畫重點而帶過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生物口訣】血液循環和血管

在看完《東大特訓班》之後,突然有感老師的教學應該再有點創意

讓學生是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

不知道為何就想到國中生物令大家最害怕的"血液循環"

如果用成口訣是加上肢體動作,應該會更容易記住

剛好找資料時,發現的確有前輩們做過類似的分享

不過我自己稍微改編一下,希望在下一次教學時可以派上用場。

--------------------------------------------------------------------------------------------------------------

《心臟拳》

一顆大心臟,分為四隔間

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血液回心時,靜脈回心房

心房流心室,心室出動脈

肺靜左房左室大動脈,這是充氧血!

大靜右房右室肺動脈,這是減氧血!

<再來一次>


《血管》

動脈壁厚血流急,流出心臟壓力高

靜脈回心壓力小,靠著瓣膜防顛倒

微血管阿薄又細,紅血球阿過不了



等我上到這裡再來分享成效吧!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集點換好康

上個年度為了鼓勵同學,設計了這一款的集點卡
以成效來說的話,對於一些前半段的同學來說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畢竟當初設計的目標是,考試滿一百分可以集點一個


而為了防止學生有偽照的可能,我每次的集點都是自己簽名加日期
雖然如果一次簽很多個很累,但看到大家開心很重要
也的確請過幾次的飲料
不過後來發現這樣的活動只受惠於前半段的學生
後半段的學生應該才是最需要去鼓舞的

因此今年想改變集點的目標:
依照第一次段考及平時成績將學生分成上、中上、中下和下四等份
集點說明:
上(D)目標: 小考成績90分以上即可獲得1點
中上(C)目標:小考成績80分以上即可獲得1點
中下(B)目標: 小考成績70分以上即可獲得1點
下(A)目標: 小考成績60分以上即可獲得1點

另外,若全班都有寫作業,或是個人平常有特殊表現,都可以增加獲點機會。

抽獎資格: 集滿20點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個抽獎號碼,待寒假輔導時或是期末時抽獎。

兌換獎項: 雞排*3、珍奶*3、薯條*3、麥香奶茶*6、麥香紅茶*6

有抽中號碼的同學,可以自選獎項,未能抽到同學也有安慰獎

--------------------------------------------------------------------------------------

即將就是第一次期中考,期待這個活動的進行,也希望能更有成效

雖然有外部獎勵,但也希望可以提升學生想學習生物的想法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影片】水中小生物





【照片】顯微鏡的操作、動植物細胞觀察、水中小生物


作了好多班級,終於成功的口腔皮膜細胞

不知道是什麼的水中小生物,會一直不斷旋轉
40X的紫錦草下表皮細胞


100x的氣孔

400x的氣孔



三人一組互相操作




【教案】1-3 從細胞到個體







這個章節原定於一節課要完成,不過因為前面有小考或是檢討功課,基本上都花至兩節才完成,第一節上到植物的層次,第二節再完成動物的層次。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教案】顯微鏡的操作及觀察動植物細胞

 
這次的課程,因為班級的節數分配,有些班是連兩堂上完,有些班先上完第一次的操作,第二節課在教室進行檢討習作及認識構造,把錯誤的操作釐清,再進行第三節的動植物細胞觀察。
我覺得不要連續上課比較好的原因是,可以先有一堂來講解,可降低下次操作上的錯誤。 不過第一堂的操作,我覺得可以再改進的地方是,兩種顯微鏡的操作有點太長,可以再縮短一些至10分鐘內,這樣可以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整理活動記錄簿。  
另外口腔皮膜細胞的觀察,可能如果學生一直觀察不到,就請學生轉觀察別種物品,一直浪費時間再皮膜細胞的觀察,會消磨學生的耐心。

 而這學期的操作下來,普遍學生會一直做錯的地方有或是下次可改進之處:
1.玻片的使用,忘記使用波片夾
2.物鏡的使用,要從低倍率開始操作,再轉成高倍率
3.調節輪不敢轉動,或是只轉一些些,還沒有到焦距範圍內就說看不到東西
4.解剖顯微鏡關於眼距調整器和眼焦調整器的使用不清楚
5.複式顯微鏡記得兩眼張開觀察
6.表皮細胞的觀察以紫錦草較好撕取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教學紀錄】生物賓果盤

開學第一節課的活動,
猜測暑輔上的內容不知道忘了多少
想說來個緩衝
所以準備了這個"生物賓果盤"的遊戲
印象中這個遊戲是兩年前參考阿簡老師的做法
不過我這次不是事先印好格子
反而是讓學生自己從課本中找出重要的關鍵字
我再來念題目
所以就會發現有些同學很會抓題,
有些會發現怎麼都抓不到
還蠻有趣的玩法!

不過下次會改良做法,
先從3*3或4*4開始玩起就好
再進階挑戰5*5
這樣學生才不會一開始太慌亂。








【教案】生物賓果盤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教案】手機顯微鏡製作









一組雖然只有一支手機,但團隊效率較好

利用4mm玻璃珠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4mm的觀察結果非常明顯

學生觀察頭髮

指導學生利用手機前鏡頭觀察

每一組都熱衷於觀察小東西

【桌遊】細胞抽鬼牌

搭配第一章-認識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先讓學生將構造牌與功能排做配對

配對完成經檢查無誤後,將牌上的功能填入學習單中





完成第二部分的學習單後,說明抽鬼牌的規則


學生了解遊戲規則後,開始遊戲




組內同學都熟悉玩法後,可找同學PK,贏取金幣

PK獲勝可得到對方的金幣

【教案】1-1 生物的基本構造-細胞

【教案】科學方法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原來寫教案是這麼快樂的一件事

 教書生涯第三年,我才開始把我的教學過程正式用文字記錄下來,我相信只要願意開始做,就不會太晚。

第一年的備課,忙著了解課文,以及要用什麼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觀念,除了教師用書,nemo生物這個youtube頻道,是我備課的好幫手,因為沒教過國中生的我,透過他錄製的影片,讓我可以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話去引導學生,跟學生解釋這樣子的觀念,國一生物的相關影片,大致上都看過一輪。

當然除了有影片教學可以觀摩外,一些有名的生物老師,他也會把他的教學過程做分享,例如:阿簡老師、月玲老師,甚至是在FB社團上認識的冠婷老師,他們對於教學的熱忱,是我當時所羨慕的,很佩服他們有各種想法去做嘗試,總覺得每次看他們分享的文章,都讓我覺得他們的學生很幸福,上課應該都不無聊,我能匆匆忙忙地課本上的內容教完一遍已經覺得萬幸,想要再做到一些有趣的教學,根本無能所及。

第二年,有了第一年的經驗,書本的內容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而這一年開始我使用自編講義上課,不過卻也讓我迷惘,自編講義有他的好處,每個單元重點的整理是我一年下來的經驗,搭配題目的練習,學生的成績的確比第一年來的成長,可是我仍然覺得講義的整理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幫助嗎? 或許在短期的成效來看,學生可以抓到考試的重點,單元的重點,題目的整合,可是長遠來看,好像沒有深植入他們的心中,真正該使用的課本好像只是花錢擺放的裝飾品,甚至還有點占空間。

第三年開始了,這次我打算有所改變,一樣會準備講義給學生,只是這次講義只是我的輔助工具,讓學生可以練習題目的工具,我要開始回歸課本來上課,畢竟課本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內文會用一些容易理解的句子說明觀念,再搭配筆記整理,希望這樣的作法,才能真正達到融會貫通。

我發現教書這兩年下來,的確發現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非常不好,或許是習慣讀精簡的語句,複雜的句子在腦中就會卡死,所以課文的閱讀,我覺得有其必要性,而且我也想要額外增加他們閱讀科普文章,趁機培養閱讀素養,希望我的想法能逐一完成。

所以,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先從教案開始著手,仔細地將每一次的上課內容好好準備,透過教案的編寫,能了解自己該用什麼語句來引導學生,要舉什麼例子,我想這樣子才是一個完整的備課流程,而不是都只有腦袋空轉而已,而且也讓我知道原來寫教案是一件這麼快樂的事情啊!

加油,期許今年能在更加進步一點!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科普文章】你所不知道的獅子王


阿~~~茲班那~~媽媽咪~吉娃娃~

是的,真人版《獅子王》就在今天上映囉~~~期待好久
剛好在泛科學上有一系列跟獅子王有關的文章,看完對於獅子王裡面的ㄧ些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來看看唷~




看完才知道,原來獅子竟然也快滅絕了,一直以為他數量很多耶~

另外雖然很多生物看似在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合理的相遇,可是因為有動畫的串連,才覺得他很美好,所以美好的印象還是可以繼續保留著~~

哈庫娜瑪塔塔~~~~

加油! 拚了! 108學年度新目標

這一年在教書之餘,終於有時間可以來認真準備考試,隨著108課綱的到來,生物的缺額也逐漸地在減少,從一開始的高師大附中考試一直到最近的嘉女考試,的確也看到自己的進步,自己都有記錄下來,從每一次的考試中檢討自己不回的題目,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與夥伴們的討論,讓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可以離複試的門檻更加接近,而今年的最接近門檻的一次是嘉女考試,就差一分,記起這一分之恨,讓自己在努力準備一年,期許明年的自己可以考上公立正式,加油!

108學年度新目標:

1.熟讀課本內容與教師手冊
2.整理每一單元的講義,並上傳至雲端做備份。
3.試著寫每一單元的教案內容
4.設計選修課程: 植物辨識與生物繪圖
5.寫考古題

加油,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檢討】為何珊瑚礁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之稱,形成條件? 對環境有何影響?

為何珊瑚礁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之稱,形成條件? 對環境有何影響?



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經年累月後,珊瑚群體內的骨骼累積量相當可觀,加上其他生物如:貝類、石灰藻、有孔蟲等也會分泌鈣質骨骼,膠結在一起便逐漸形成大塊的礁體,即所謂「珊瑚礁」。

一旦形成珊瑚礁,造就出一個棲所多樣化的三度空間,便容易吸引更多種類的生物在此一同生活;所以說,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種類歧異度最高的生態系。不過,形成礁體的前提是珊瑚必須生長得夠快,才有可能形成珊瑚礁;換言之,只有在光照充足、溫度較高的熱帶淺水域,才會有珊瑚礁的分布



健康的珊瑚有紅、黃、綠、藍、紫等各種美麗的顏色,這些顏色是由共生藻的顏色加上珊瑚蟲本身的色素所形成的。當環境變壞,例如水溫太高、水變混濁或光線不足時,會造成共生藻死亡或離開。失去了共生藻的珊瑚也會失去漂亮的顏色,只剩下灰白的珊瑚蟲,奄奄一息地附著在骨骼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珊瑚白化。


白化是死亡的前兆,如果環境變好,共生藻會再回來,珊瑚又可恢復生機及原來漂亮的顏色。如果環境繼續惡化,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最後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骨骼了!


珊瑚與氣候變遷:

相關資料:
科博館

珊瑚主題館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整理包/這隻蟲有多恐怖?帶你了解秋行軍蟲 (來源-聯合報)

被視為比非洲豬瘟還可怕的秋行軍蟲來勢洶洶,全台至今已累計有6起確診案例,中央也跨部會緊急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嚴陣以待,擔心造成巨大農業損失,帶你一起來了解秋行軍蟲的特徵、影響有哪些、疫區狀況及如何防疫。

▌一、秋行軍蟲特徵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的特徵,幼蟲頭殼有黃色倒Y型紋路,背部各體節有梯型狀分布的4個斑點,秋行軍蟲的外觀與斜紋夜盜蟲相近,威脅卻更加嚴重。
秋行軍母蟲喜歡在禾本科作物產卵,例如玉米、小麥、高梁、稻米、芋頭等,幼蟲以這些食物為生,產生較大危害。斜紋夜盜蟲母蟲偏好在花生、地瓜、綠肥植物及蔬菜上產卵,幼蟲對這些作物危害特別大。
「飛行能力1晚就可飛越台灣海峽!」依研究顯示,秋行軍蟲一個晚上的飛行距離可達150公里,氣流夠,一個晚上可達250公里,生命周期1個月,總共可產1千顆卵,繁殖力驚人。目前台灣發現首例為幼蟲,尚無繁殖及飛行能力,偏好侵犯玉米而非水稻,研判是透過西南氣流從中國華南區域吹來台灣。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二.全球疫區地圖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秋行軍蟲原生在熱帶、亞熱帶的美洲,2016年從美洲傳到非洲,2017年又從非洲傳到亞洲,目前包含東南亞、印度,以及今年的中國大陸都深受影響。
最新資訊顯示,根據農委會資料指出,非洲共有45國、美洲36國、亞洲10國深受秋行軍蟲影響。中國則已18省傳出災情,順著西南氣流看,海南島及廣東、廣西,鄰近台灣的福建、浙江都有危害紀錄。
受害國玉米、甘蔗等作物減產20%~30%,更甚者毀種絕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指統計,在非洲有部分地區高達70%的農作物已經被秋行軍蟲摧毀殆盡,造成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60億元)的損失。

▌三、威脅影響有什麼

秋行軍蟲母蟲喜歡在禾本科作物產卵(每次產卵數為100-200顆),幼蟲孵化後食取植物的葉子,甚至鑽進植物體裡面,讓其無法收成,之後老熟幼蟲再鑽入土壤中化蛹,成蟲羽化後又再進入產卵期,例如玉米及稻米(旱稻)等,誕生的幼蟲也就以這些食物為生,也產生較大危害。
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棉花、十字花科、葫蘆科、茄科等353種經濟作物,占我國種植面積高達四成五,每年攸關35億6千萬元產值。
台灣目前發現的都是吃青割玉米,推斷是從中國飄來,若從越南飄來,則偏好吃水稻;估計是10、20天前飄來的,這2到3週是關鍵期。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四、台灣發現案例

6月8日苗栗飛牛牧場通報首例開始,台灣各地不少地方都接到通報案例,農委會表示截至14日為止,收到通報案例總計有200多件。目前確診的有苗栗飛牛牧場、宜蘭縣頭城鎮玉米田、台東鹿野鄉一處玉米田、嘉義鹿草、宜蘭大同、新北市金山區等。
防檢局在馬祖福澳港的偵察點誘集到成蟲,經鑑定確認是秋行軍蟲成蟲。 圖/農委會提供
防檢局在馬祖福澳港的偵察點誘集到成蟲,經鑑定確認是秋行軍蟲成蟲。 圖/農委會提供
另離島馬祖在14日首次發現4件成蟲確認案件。農委會判斷,本島還都只發現幼蟲,若本島發現成蟲,就進入第二階段會強制噴藥,若仍無法抑制群體大量繁殖,我國就要與秋行軍蟲共存的打算。
注意特點
農委會前防檢局長黃德昌表示,現在都在玉米被發現,因此可以找尋玉米的頂端嫩葉,是否有被啃咬的痕跡,若被大規模的啃咬,周邊就可能比較會出現秋行軍蟲。也有農業專家提出,秋行軍蟲也會在葉面殘留明顯的糞便,所以只要仔細巡查田間,不會很難發現。
位在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玉米田通報的秋行軍蟲害確診,啟動銷毀作業,同步由怪手挖洞...
位在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玉米田通報的秋行軍蟲害確診,啟動銷毀作業,同步由怪手挖洞和拔除掩埋。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五、有撲殺方法嗎?

農委會在官網公告9種成分共計11種農藥可作為滅除秋行軍蟲使用,並啟動各區改良場到現場勘察;若是有機田,則可用蘇力菌、苦楝油撲殺。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農民補助方法
所有作物銷毀補償將從優。第一種是作物被銷毀,由植物防疫檢疫相關計價規定,這是地方權責,將計算一筆補償金額。
第二發現是秋行軍蟲封鎖以後,還要管制三個月不得種植其他有利秋行軍蟲作物,因此不能種植的損失會依照休耕補償金額給農民。因此農民可以拿兩筆金額,一種是作物銷毀損失補償,第二是三個月不得種其他作物的損失補償,「主計總處經費完全到位」。

▌六、怎麼防疫、通報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圖擷自農委會臉書
為鼓勵所有民眾積極通報,若被判定確定,也會有獎勵金額一萬元。通報苗栗首例的張先生,也追朔發與獎金。
通報管道:
* 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aphiq.tw/
* 防檢局line@ https://pse.is/HJ3V7
* 防檢局防疫專線 0800-039-131
* 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圖擷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120547/3871937